原标题:大家都是志愿者 打造北京金手刺
东四七条小学任务解说团来到东四胡同博物馆先容东四秘闻,流传胡同文化
在学雷锋运动月中,东四七条小学的小志愿者们来到社区自主扫除卫生,宣传垃圾分类
精力文明建立系列报道之七
新期间的北京,是天下政治中央、文化中央、国际来往中央、科技创新中央,也是精力文明的高地。从“全民奥运”开始,“我到场、我奉献、我快乐”就不但仅是一句标语,更是北京市民的举措。在北京,学雷锋、做志愿者,不光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时尚。奉献、友好、相助、进步。志愿服务作为北京的一张“金手刺”,不停提拔着都会的文明指数。上至已经退休的活力老人,下至中小门生,大家争当志愿者,让北京成为一座“志愿之城”。
志愿服务从庞大运动到生存一样平常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乐成,竟不测掀起了一波“志愿热”。人们惊喜地发现,36岁的载荷专家桂海潮竟然另有另一个身份:志愿者。
小镇青年、年轻博导、戴眼镜的宇航员……在桂海潮的浩繁标签中,志愿者无疑是特别的一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照旧大门生的桂海潮穿上“志愿蓝”,成为都会志愿者的一员。在一张老照片中,桂海潮和搭档在“蓝立方”都会志愿服务站点前暴露笑容,晒黑的脸庞和雪白的牙齿形成了光显对比。
神舟十六号发射升空后,桂海潮这张青涩的照片很快刷了屏。网友纷纷点赞:“没想到太空中也有我们的志愿者”“良好的人果然干什么都很良好”……
当年,北京共设立500个“蓝立方”站点开展都会志愿服务,为中外游客提供指路问询、语言翻译等服务。作为紧张的“奥运遗产”,北京奥运会后,志愿服务得到连续,并化作一样平常。
西单图书大厦门前的都会志愿服务站点,正是由2008年的“蓝立方”连续而来。当年,这个站点人气爆棚,来这里问路的,既有拎着大包小包的外地游客,也有差别肤色、说着各种语言的国际友人。十几年来,站点颠末多次升级,从最初的一把遮阳伞到简约时尚的岗亭,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西单陌头的一景。
翻开老照片,往事念念不忘。志愿者蔺红霞说,这个小小的志愿服务站,在冬奥期间升级为“双奥站点”,她本人也成为一名“双奥志愿者”。如今,这个站点天天从早上10点到下战书4点都有志愿者在值守,志愿服务已成为常态。
在师大北路21号社区,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斜阳再晨”志愿者会定期来给老人上“手机课”。从视频谈天到网络购物,从预约挂号到打网约车,志愿者们计划了一系列课程。很多老人利用智能手机不纯熟,年轻人不厌其烦,从怎样添加地点、怎样绑定账户开始,手把手地资助老人超过“数字鸿沟”。作为着名的科技助老志愿品牌,仅在北京,就活泼着48支“斜阳再晨”志愿者队伍。12年来,“斜阳再晨”动员天下百余所高校开展志愿服务,上百万名老年人因此受益。
在北京,很多人都是通过庞大运动保障开始相识的志愿服务。“斜阳再晨”首创人、北京邮电大学副传授张佳鑫的志愿履历也是从一次庞大运动的志愿服务开始的。2009年,刚上大二的张佳鑫作为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的一员,走过了天安门广场。今后,志愿服务便成为他学习生存中的紧张构成部门。
比年来,志愿服务不停发展,不停走向深入,已融入到一样平常生存的方方面面。停止2022年底,“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458.1万人,注册志愿团体超7.7万个,累计发布志愿项目60.75万个。到本年,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到达10675人。在新认定的第九批“五星级志愿者”中,凌驾80%的志愿者都具有垃圾分类、谦逊行人等都会管理志愿服务的相干履历。
一个人动员一群人做志愿
天下劳动榜样李素丽2017年退休后,成了一名志愿者。6年来,她下社区、进学校、去外地,比上班还要忙。
在北京,李素丽的名字家喻户晓。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老典范”,她在平常的售票员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常的结果,以朴拙、热情地为搭客服务而著名。现在退了休,每当李素丽来到社区到场志愿服务,总是能被住民认出来。
做志愿者,紧张的就是“亲力亲为”,这对李素丽来说可谓是得心应手。早在21路公交车上时,她就是这么做的。现在当了志愿者,她为社区老人剃头,到养老院给老人包饺子、演出节目,乐此不疲。有人劝她退下来就好好歇一歇,可她始终以为,做志愿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你资助了别人,本身也会劳绩快乐,这是我在公交车上工作时就真逼真切领会到的。”
“快乐学雷锋、幸福做志愿”,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李素丽的四周,和她一起当志愿者。现在,李素丽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已发展至60余支队伍、上万人的规模。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志愿精力如同一颗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文明之花。
在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翠林三里社区南侧,有一座高出6条铁路的人行天桥。由于办理了附近住民的出行困难,这座桥被大伙密切地称为“连心桥”。桥修睦了,由于没人负责扫除,桥上很快垃圾满地。
怎么办?退休司机窦珍看到这种环境,拿起簸箕、扫帚,使用空闲时间扫除天桥,一扫就是11年。他也因此被住民称为“扫桥爷爷”。
2013年,87岁的窦珍老人走了,“连心桥”上的扫桥人却多了起来。人们不光接过了他的扫帚,还把他的精力发扬光大。在右安门街道,志愿者们建立了以窦珍定名的志愿服务团结会,除了每周固定扫除“连心桥”,还开展了导医、助老等志愿服务,社区里涌现出更多的“窦珍”。
前不久,空巢老人谢东突发疾病。接到告急电话,志愿者王晓兰和李久玲立刻赶到老人家中,将其送往右安门医院。到医院时,导医志愿者早已备好轮椅在门口期待。“我本年七十多了,女儿在外地,多亏了有这些志愿者!”提起此事,谢东的老伴湿了眼眶。
实在,窦珍志愿者中,相称一部门是老年人。“老年人更相识社区,到场社区志愿服务可以发挥很大作用。”负责人芦婉华表现,他们开展的“小帮老”志愿服务,通过低龄老人“发挥余热”,让社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得到了关爱。
“窦珍老人已经脱离我们整整10年,但他的精力却不停在我们身边。”芦婉华说,窦珍志愿服务团结会的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3000余人,驻街单元、企业的上班族也积极到场,队伍里的年轻面貌越来越多。
“志愿者”的称呼属于整座都会
6月7日,高考第一天。早上7点半不到,身穿蓝色工服的饿了么骑手陈浩林出人料想地出如今了北京市第十中学考点门口。只见他来到志愿服务点,将清冷油、退热帖等防暑药品整洁地摆放在桌子上,人们这才名顿开:原来这位外卖骑手是一名志愿者。
“假如考生和家长有告急环境必要跑腿,我能帮得上忙。”陈浩林说。由于平常就在第十中学周边送餐,陈浩林对附近的路况非常认识。看到丰台团区委招募“高考护航”志愿者,就自动报了名。他说,第一次做志愿者就是服务高考,实在他和考生一样,内心有些告急。为了当好志愿者,他6点半就起床了。
当了志愿者,会不会影响送餐工作?陈浩林答复:不会。他说,骑手志愿者是在开考前1小时到岗,开考后就去送单了,并不会影响工作。高考这些天,陈浩林并没有碰到“突发环境”,只有一次测验竣事,一位考生与家长走散,借用他的手机打了个电话。固然事儿很小,但可以或许资助到考生,他挺高兴。
本年高考期间,丰台团区委开展“高考护航”志愿举措,共有6名外卖骑手在考点外驻守。在通州区,也有3名骑手志愿者在考点外待命。
在西城区西交民巷社区,“最美西城大妈”谭道亮那几天也当起了助考志愿者。西交民巷社区辖区内原来没有高考考点,但马路对面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却是一个考点。为了包管考点周边500米范围内无噪音,作为社区书记的他早早地就跟辖区内的企业和住民打好了招呼。
谭道亮是个身高一米八几的“纯爷们儿”,却被住民们称为“大妈”,这背后另有一段故事。
有一年,西城区举行了一次“探求最美西城大妈”的评比,在300多位“大妈”中,谭道亮得了第一。就如许,他成了男版的“最美西城大妈”。他说,“西城大妈”实在就是个符号,代表着北京人的重情谊、热心肠,跟性别不要紧。在庞大运动保障和一样平常志愿服务中,“西城大妈”总是会出如今人们最必要的地方。
本年高考,谭道亮通过挨家走访,相识到辖区内有一个大型工地,家里头装修的住民有十四五户。可一说高考期间制止施工,施工单元和住民都二话不说表现尽力支持。
大家为我,我为大家。在这场全社会助力高考的举措中,大家都是志愿者。马路上,爱心司机任务送考;地铁里,车站设立考生通道,搭客不谋而合地“让考生先走”;考点外,工会设立“暖心伴考”服务站点,让陪考家长可以或许有地儿歇歇脚……
这一刻,“志愿者”的称呼,属于整座都会。
亲历者说
志愿服务让北京发生可喜变革
“十几年前,志愿运动可不像如今这么遍及。”作为一名有着上万小时服务时长的“五星级志愿者”,张晓红说。
“志愿者”是张晓红不停以来引以为傲的身份。2008年汶川地动发生后,张晓红从北京告急赶赴灾区,到场地动救济以及灾后重修的志愿服务。有一次,为了救灾物资可以或许按时到达,她和搭档冒着生命伤害在马路上拦车。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让更多的人熟悉了“志愿蓝”。志愿者不光为奥运会的乐成举行贡献了气力,整个都会也寂静发生着可喜的变革。好比列队,就是谁人时间提倡的。“从前都说‘挤公交’‘挤地铁’,由于没人列队,端赖挤。如今你看,列队上车成了风俗。”张晓红说,都会文明风俗之以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离不开志愿者的功劳。
2022年北京冬奥会,“谦逊行人”成为北京陌头的新风尚。在志愿者、文明引导员和有关部分的鼎力大举提倡下,人与车调和相处。
不外,在张晓红看来,志愿服务给北京带来的变革不但于此。“最大的变革,就是让更多的人熟悉到,志愿服务没有门槛、大家都能到场,是一种可以进步全社会文明水平的方式。”在北京,正是通过庞大运动的开展,提拔了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一名社会志愿者,张晓红到场了奥运结果转化的相干工作。其时,北京的志愿者工作履历被总结成十几本著作,为厥后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运动志愿服务项目标开展提供了学习的蓝本。从2009年开始,张晓红开设了一门志愿服务校级选修课,由于当时社会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还不多,这门课以理论讲授为主,志愿实践运动还得靠她亲身构造。
现在,张晓红的志愿服务课已经成为备受门生接待的一门通识课,课时长度也从最初的16学时拓展到了32个学时,各种志愿服务在校表里发达开展。张晓红盼望,门生们可以或许通过志愿服务的锻炼,发展为对国家、对社会有正向代价的人。
记者手记
志愿服务在超大都会管理中闪光
志愿服务是名副实在的“奥运遗产”。
两次奥运,让天下记着了北京,也让北京成为一座“志愿之城”。作为天下政治中央、文化中央、国际来往中央和科技创新中央,北京已成为备受瞩目标天下性舞台。在历次庞大运动锻炼中,北京的志愿服务机制愈发成熟。志愿者的风采,成为众人相识当今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成为北京的“金手刺”。比年来,志愿服务奇迹发达发展,志愿服务已化作一样平常。大到应抢救援、墟落振兴,小到谦逊行人、垃圾分类,随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
还要看到,志愿者照旧超大都会管理中的一支紧张气力。北京是一座有着2000多万常住生齿的超大都会,实名注册志愿者已突破450万人。随着《北京市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的实行,鼓励志愿者就近就便参加服务队伍,社区面目焕然一新。在党建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积极到场都会管理志愿服务,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陈诉中,明白提出“美满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的要求。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将有用助力北京超大都会管理,助力都城高质量发展。
本版文/王琪鹏
供图/东四七条小学
数说
停止2022年底,“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458.1万人,注册志愿团体超7.7万个,累计发布志愿项目60.75万个。
停止现在,全市注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已达7200余支。此中,社区(村)级青年志愿者服务队6920个,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3.1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10多万小时。
2023年,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到达10675人,突破万人大关。在新一批五星级志愿者中,凌驾80%的志愿者都具有社区志愿服务的相干履历。 |